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秉持创新发展理念,聚焦核电现场焊缝处理技术痛点,牵头研发“一种用于不锈钢支管焊缝维修的堆焊修复方法及系统”项目,并荣获中国专利金奖,吸引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新社等20余家媒体报道。
新技术打破国外垄断
核电厂设计寿命通常为40-60年,其中有大量管道系统,主要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,焊缝的服役安全是核电厂运维保障的重点之一。当前,面对复杂管道焊缝的高端返修,国内往往需要依赖国外供应商。
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强调,这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厂支管焊缝在线维修技术和系统,成功实现了核电管道焊缝在无需清除焊缝内部原始缺陷、无需隔离或排空管道内部介质条件下的在线堆焊修复,打破国外技术垄断。
突破性创新推动检修提质
新华社聚焦该技术的创新应用实效,对相关技术突破情况进行详细报道。文章表示,以该专利为核心的成套技术首创免消缺在线维修模式,有效解决了设备安全保障难题,施工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,显著提高了焊缝质量,检修人员工作强度明显降低。
效率+效益双双实现飞跃
多家媒体围绕技术应用效果进行报道。目前,以该专利为核心的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多台核电机组,相较于国外技术方案,大幅缩短单次维修作业时间,在维修效率上实现飞跃,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亿元人民币。
市场应用前景广阔
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新社等主流媒体对该项技术的市场应用前景表达了积极展望。该专利技术具有较好的通用性,随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的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,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,可服务于在建在运核电机组的维修工作。此外,该技术在火电、石化、机械、舰船等众多工业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。
相关媒体报道▼